当前位置: 首页 » 公司动态 » 身份证制作过程公开

公司动态

身份证制作过程公开

发布时间:2018-08-29

身份证人人都有,不过这张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卡片是如何制作出来的,却鲜为人知。3月23日,“警营开放日”,位于青岛肥城路的市公安局居民身份证制证所成立 24年来首次对外开放。在全副“武装”后,记者进入这一无尘流水线,揭开这一“保密车间”的神秘面纱。据介绍,出于保密需要,制作身份证的下脚料都需要完全粉碎后再处理。

  进车间不能带一丝灰尘

  23日上午10时许,居民身份证制证所的大厅里站满了众多前来参观的市民。“这里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。”一位工作人员说。这处为岛城市民制作身份证的车间成立于1987年,24年来一直处于保密状态,这次是第一次公开亮相,其中涉及到的一些特殊环节,仍然还是保密内容。

  想进入车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,由于车间要求无尘环境,记者戴上帽子、穿上防护服和鞋套后,才得以进入车间的入口——风淋门。这间勉强能挤下6个人的小屋里,除了前后两道玻璃滑轨门外,两侧是布满出风口的“风墙”,玻璃门关闭后,“风墙”开始猛吹一阵冷风。据工作人员介绍,为了确保身份证在制作过程中不受灰尘污染,进入车间必须经过风淋室的“风洗”,将身上的浮尘全部吹掉,而“风墙”吹出的冷风是经过层层过滤的,以保证无尘。

  制证下脚料都得粉碎处理

  与多数人想象的不同,身份证并非一张一张制作出来的,而是一次8张在同一底板上同时上线,需要经过12道工序。

  第一道工序就是数据核验,工作人员在电脑前,对需要制作身份证的照片一一核对。确认照片和信息无误后,数据被打包发送到一间玻璃房进行“膜打印”。在这间仍然处于保密的玻璃房内,工作人员将身份证上的照片、姓名、身份证号等信息,通过激光打印到一张特殊的透明膜版上,一张膜上有8张身份证的信息。

  随后,将制好的膜版与底板进行初定位。底板就是身份证上除去文字、照片的雏形,内含芯片,膜版和底板都是公安部统一配发的。工作人员将膜版覆盖在底板上,确定位置无误后,由机器将膜上的9个点定在底板上。随后,半成品的身份证被送到另一部机器。而所有的下脚料,都必须经过彻底粉碎后再进行处理。

  身份证成型后还要“唤醒”

  带有文字和照片的膜版在初定位到底板上后,身份证就已经初步成型,但还需要进行裁切。在送到平压冲切机器上后,一版8张的身份证需要先经过133℃高温的预加热,再经过 166℃的加热,随即再进行冷却,接着由冲压机进行裁切,在经过这一系列的工序后,一张一张身份证就从机器中传送出来。

  此时的身份证虽然看上去已经是成品的,但还缺少最关键的一道工序,就是“唤醒”身份证。原来,每张身份证的内置芯片都写入了可读信息,身份证成型后,需要送到“电写入系统”,经过核验无误后,才正式下线,此时的身份证已经与市民拿到手里的身份证无异。

  “保密车间”全省只有三家

  制作一张身份证需要多少时间?居民身份证制证所主任曹世斌介绍说,身份证是一次8张同时上线的,制作流程上需要经过数据核验、膜打印、平压冲切、电写入等12道工序,但用时只需要20分钟。

  而这处看似不起眼的身份证制作车间,“产量”高得惊人。“2005年全市换发二代身份证时,一个月就制作了30多万张。”曹世斌介绍说,全市90%以上的市民都已经用上了二代身份证,现在每个月的制证数量在5万多张。

  市公安局户政处处长张颖介绍说,制证所并非每个地市都有,目前全省仅济南、青岛两地有三处。根据规定,二代身份证需要在60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,岛城警方户政部门凭借着制证所在本地的优势,已经把这一时限缩到了20个工作日,在高考等特殊时期,还会加急办理制作,尽量减少等待时间。